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开元棋盘1383 > 新闻动态 >
印军犯懵逼了:拿“阵风”当轰炸机用,蒙着眼给歼-10CP送人头
发布日期:2025-05-22 15:02    点击次数:180

5月7日清晨,印度空军派出大量战斗机,对巴基斯坦境内目标进行攻击,结果遭遇强烈反击。目前确认,印度军方至少损失了三架战斗机,其中有一架非常宝贵的“阵风”。

印军战机是在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下,被歼-10CP发射的PL-15E导弹击落的。尤其是那架“阵风”,很可能在这次交战中负责对地攻击,真是白白就这么丢了。

根据新华社的消息,5月7日凌晨,印度空军派出战斗机对巴基斯坦旁遮普邦和巴控克什米尔等地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导致好几个巴基斯坦平民不幸遇难。没过多久,巴基斯坦方面就宣称成功击落六架印军战斗机。

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伊沙克·达尔在议会上报告了空战的情况,他确认成功击落了五架印度的战斗机,其中包括三架“阵风”、一架苏-30和一架米格-29,全部都是被歼-10C战斗机击落的。并且,他还向中方的外交团队通报了这一情况。

巴基斯坦副总理还透露,当天印度空军一共出动了75到80架战斗机。巴基斯坦其实有机会击落15架,但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升级,最终只击落了5架战斗机和2架无人机。

巴基斯坦军队的战果很快在其他渠道得到了确认。西方媒体根据印度那边流出的照片和视频,已经能认出至少一架“阵风”和一架幻影-2000的残骸,另外还有一架残骸可能是苏-30MKI或米格-29,甚至印度那边也拾到了PL-15E导弹的碎片。

甚至有法国官员向西方媒体CNN证实,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机在巴基斯坦的攻击下被击落。另外,通过残骸编号BS-001,可以明确判断这是印度接收的首架“阵风EH”。这说明,印度一直自夸的“实战经验优势”的“阵风”,在首次实战中就被歼-10战斗机和PL-15空空导弹给拿下了,已经是没有疑问的事实了。

从技术和战术的角度分析,这场空战彻底改变了传统超视距空战的规则,注定会成为空战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例。尽管具体的作战过程还没公开,但通过一些细节,咱们还是能挖掘出不少讯息。

印军那架被击落的“阵风”残骸,离印度旁遮普邦巴廷达空军基地西北方向大约20公里。巴廷达基地那边,目前有一个第17中队主要负责“阵风”战斗机,还有一个第380中队是预警机中队,距离印巴边境大约80公里。这就意味着,这架“阵风”是在返航降落的途中,被PL-15E导弹给击落的。要是考虑到歼-10CP的发射地点必须远离边境一点,这枚PL-15E导弹的发射距离很有可能超过100公里。

另外,印军被击落的幻影-2000,以及疑似的苏-30MKI或米格-29UPG,也是同样的情况,都是在返航路上,甚至是准备降落的时候,被PL-15导弹超视距击落。从这些情况来看,印度几架被击下的战机,实际上并没处于正常的空对空战斗状态,简直就是被动遭受攻击,甚至可能连PL-15导弹的来袭都没察觉到。

这里我想提到的是,几年前我看到过印度媒体在夸耀“阵风”的一些文章,这里面透露出印度空军挺特别的战术思路。根据印度空军自己的说法,引进“阵风”战斗机可以和苏-30MKI产生“完美协同”,具体就是“阵风”负责携带对地导弹进行攻击,而苏-30MKI则负责在空中护航。

根据印度空军的说法,“阵风”战斗机可以携带各种先进的巡航导弹和制导炸弹,其对地攻击能力在印度算是顶尖的。而苏-30MKI则具备“超强的雷达和超视距空战能力”。这俩一搭配,简直能把各自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真实情况是,“阵风”的超视距作战能力远超苏-30MKI。尽管后者拥有号称“探测距离300公里”的俄制无源相控阵雷达,实际精度却不尽如人意,有效探测距离也仅在一百多公里,根本比不上“阵风”EH的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更别提,苏-30MKI搭载的R-77中距空空导弹还是个早期版本,最大拦截距离也就50-80公里,跟“阵风”的“流星”导弹相比,差得远了(虽然“流星”导弹还没正式装备印军)。

也就是说,要是印度空军把苏-30MKI搭配先进的空地导弹和制导炸弹,做为对地攻击的主力,而“阵风”负责空中护航和拦截,那可真是两者最合适的匹配。要是把“阵风”当作轰炸机,而苏-30MKI则当护航机,这样的组合反倒是不太理想。不过,从5月7日的作战情况来看,印度空军居然真的是这么操作的。

根据现有的一些资料,我们大致可以还原出印度空军那天的战术打法:一中队的“阵风”战斗机带着“风暴之影”巡航导弹,另一中队的幻影-2000则加载以色列造的SPICE-2000先进复合制导炸弹(这玩意儿在2019年印度对巴空袭时可用过),作为第一梯队对巴基斯坦境内的目标发起空袭。而苏-30MKI则充当护航机,负责在境内几十公里的范围内执行警戒,可能还携带一些性能不太牛的制导炸弹和对地导弹,准备作为第二梯队执行空袭任务。

从客观角度看,“阵风”和幻影-2000的对地攻击算是成功的,导弹和炸弹基本都发射出去,虽然精度不咋地,结果打中一些民用设施。巴基斯坦的歼-10CP战斗机是在对方进攻后才开始反击,远距离发射PL-15E导弹进行超视距打击。这样一来,“阵风”和苏-30MKI(或者是米格-29UPG)就因为降落的时候,被意外袭击了。幻影-2000的坠毁地点靠近克什米尔的控制线,明显是因为它携带的制导炸弹需要贴近敌方领空才能投弹,所以就更快被击落了。

看这些情况,不难发现印度空军的战术漏洞真不少。一方面,印度空军居然把“阵风”当成了轰炸机,给歼-10CP送靶子;另一方面,几处重要的空军基地位置太过前置,比如巴廷达空军基地离边境就只有80公里,部署苏-30MKI的帕坦柯特空军基地也离边境不远,只有150公里,这几个地方几乎都在PL-15E导弹的射程之内,基本上印度的战斗机在起飞和降落时简直成了歼-10CP的活靶子。

把空军机场设在对手眼皮底下,这种奇葩的行为其实源于当年苏联战斗机的“短腿后遗症”。印度空军这么多年一直把米格-21当成主力机型,这款飞机的最大问题就是航程太短,因此也被称为“机场保卫者”。所以,印度空军就老是把机场建得尽量靠近边境,另外也是因为巴基斯坦空军长期缺乏反击能力,特别是在超视距空战方面。

不过,随着巴基斯坦空军装备了歼-10CP和PL-15E导弹,印度空军这些年形成的“安全区”完全被打破了。借助预警机的支持(能够在300公里内提前侦测到印军战机的动态),歼-10CP配合PL-15E的组合,实现了超过100公里的超远拦截射程。而且,PL-15E的双脉冲发动机使得导弹在射程后半段依然能够保持高机动性,这样以前战斗机用来躲避导弹的机动战法几乎失去效果。

这套全新的空战策略,不仅是印度空军以前没碰过的,连西方空军也是头一遭。因为西方现在的AIM-120D和“流星”这些中程空空导弹,都不具备那种双脉冲导弹所带来的、能彻底改变战局的末端机动性。

再说,印度空军的预警机这次真是缺了,几乎没给“阵风”战斗机在战场感知上带来什么提升。“阵风”、幻影-2000和苏-30MKI,简直就像是睁着眼睛往前冲,闭着眼睛往回逃,结果被歼-10CP和PL-15E白白送了人头,死的时候还搞不清楚状况呢。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Powered by 开元棋盘1383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